2016年湖北高考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步骤和注意问题
2016年湖北高考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步骤和注意问题
30. 考生网上填报志愿有哪几个操作步骤?
网上填报志愿主要有以下10个步骤:阅读招生计划→拟定志愿草表→登录指定网页→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修改初始密码,填写联系地址和电话,阅读考生须知→填报志愿→检查核对→保存志愿信息→查询志愿,退出系统→再次登录系统,再次查询志愿。
第一步:阅读招生计划。填报志愿要以2016年《湖北招生考试》杂志11、13、16、18期上登载的招生计划为依据。特别是招生计划前面的阅读说明,对填报志愿的要求以及一些有特殊规定的院校和专业进行了提示,考生一定要注意阅读。
第二步:拟定志愿草表。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到志愿草表上,再按志愿草表上的内容上网填报,减少在网上反复修改的次数,减少出错的可能性。《湖北招生考试》杂志和湖北招生信息网上有各批次志愿草表的样表,考生可以复印和下载。
第三步:登录指定网页。登录省招办指定网页,打开浏览器,输入网报网址,如果网络管理员已经将网报地址设置为浏览器的主页,打开浏览器即可。
第四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是考生准考证上的14位报名号,第一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要输入初始密码,初始密码是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再点击“登录”按钮即可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 来源:高考网Www.gxEduW.coM
第五步: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填写联系地址、电话、阅读《考生须知》。首次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时,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修改密码、填写联系地址、电话及阅读“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的界面。考生必须按要求修改初始密码并填写联系地址、电话等信息。如果考生4月份在网报系统中已经填好了自己的联络方式,也要检查一下是否正确,如果有误或有变化,一定要更改过来。考生应仔细阅读“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了解操作流程和相关要求以后再进行操作。考生只有正确完成本界面操作后方可进入系统进行其它操作。
第六步:选择批次填报志愿。在网页上点击“填报志愿”按钮,选择要填报的批次进入填报页面,例如,你要填报本科第一批志愿,就点击“本科第一批”,进入本科第一批志愿栏,按志愿草表上的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填到一本志愿栏内。填完一本志愿并保存好后,如果你还要填报二本志愿,就点击“本科第二批”,进入本科第二批志愿栏填二本志愿,以此类推。不同批次不同序号的院校志愿和不同序号的专业志愿要填到对应的志愿栏,每个志愿要与志愿栏一一对应,千万不要错栏错位。
第七步:检查核对。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输入完毕后,点击“下一步”按钮,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你填的代号转换成相对应的院校和专业,屏幕上会显示你填报的院校名称和专业名称。这时候,要阅读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仔细核实显示的学校和专业是不是你想要填报的,如果不是,或出现红色字体显示的“无效院校”或“无效专业”就说明填错了代号,一定要查阅招生计划按正确的代号更正,要不然就张冠李戴了。如果要修改或补填志愿,可以点击“上一步”按钮,返回到填报界面进行修改或补填。
第八步:保存志愿信息。检查志愿信息无误后,点击“保存”按钮,只有点击了“保存”按钮,填报的志愿信息才会储存到网报系统中;不点击的话,志愿信息就保存不了,等于没有填报志愿。每填好一个批次的志愿,都要点击“保存”按钮,保存这个批次的志愿信息。
第九步:查询志愿,退出系统。把需要填报的各批次志愿全部填报完毕后,点击“查询志愿”按钮,可以全面查看各批次志愿填报情况,检查所填批次、院校、专业志愿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存在无效院校志愿或无效专业志愿。全面检查填报的所有批次志愿后,如果没有问题,点击“安全退出”按钮,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
第十步:再次登录系统,再次查询志愿。退出网报系统后,为了确保志愿信息安全有效无误,考生最好重新登录网报系统,再次查看自己的志愿。
31.考生网上填报志愿有哪些注意事项?
考生在网上填报志愿时应注意以下10个方面的问题:
(1)网上填报志愿10个主要操作步骤一个都不能少。网上填报的志愿是投档录取依据,为了保证志愿的安全有效,考生要对自己填报的志愿负责,严格按规定的步骤和程序上网填报。
(2)登录省招办指定的网址填报。考生只能在省招办指定的网上填报志愿,否则无效。
(3)在规定时间上网填报。考生未在规定时间上网填报视为放弃填报志愿。在规定时间内,考生可以不受次数限制上网填报或修改,网上填报志愿截止时间均为截止日下午5时,过时将关闭网报系统,不能填报或修改。
(4)首次登录后必须更改初始密码。考生本人对自己的密码负责,要妥善保管好密码。若忘记或遗失密码,可以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向县市招办申请恢复初始密码,恢复初始密码后,考生应及时登陆系统更改。密码设置不能过于简单,不要用出生年月、身份证号、学号、考号、手机号、“1234”“123456”“6666”“8888”或“aaaa”之类的数字和字母作为密码。
(5)每次上网填报志愿有时限规定。考生每次登录网报系统后填报时间为30分钟,应在30分钟内完成志愿填报,若超过30分钟,系统将自动退出。如果考生还要填报或修改,可以在15分钟以后再次登录网报系统。
(6)一定要记住“保存”和“退出”。每一批次的志愿填报完成、检查无误后,一定要点击“保存”按钮,将填报的志愿信息保存到网报系统。在填报的所有批次志愿都完成后,或离开计算机时,一定要选择“安全退出”,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避免密码或志愿被他人修改。
(7)再次登录网报系统检查志愿信息。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后,建议考生最好再次登陆网报系统,点击“查询志愿”按钮,检查志愿信息是否保存,检查所填各批次、院校、专业志愿是否完整准确,是否有误,是否遗漏。如有问题,及时解决。
(8)建议先拟定好志愿草表再上网填报。先填写志愿草表,可以用充足的时间反复斟酌;对照拟好的志愿草表在网上一一填写,不容易出现错漏。在网上草率填报、多次修改,很容易出现失误。
(9)建议考生不要在网报截止时间之前几小时集中填报志愿或修改志愿。从往年网报情况看,考生如果在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之前集中突击填报志愿和修改志愿,会导致网络访问流量过大,网络不畅,网速缓慢,结果考生不能及时登录指定网站,无法顺利填报。
(10)一定要填写准确的联系方式。考生本人在网报系统中填写的手机号是“湖北阳光招生短信服务平台”与考生唯一的联系方式,填报志愿期间和录取期间,考生会收到省招办10639678短信平台的免费短信提醒。考生一定要在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中认真、准确填写手机号码(仅限湖北省内联通、电信、移动的手机号,手机号长度为11位,请勿在前面加“0”或“86”,省外手机号码无效)。手机号码应为考生本人、家长或其它近亲属的,除此之外,不要填写其它人的手机号码。所填写的手机号码与联系电话一定要确保9月底之前不停机。
32.为什么要求考生一定要在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中填写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
考生在填报志愿演练或正式填报志愿时,登陆省招办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除了填报志愿,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在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中填写本人的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建议填写考生本人或家长的手机号码,这是考生网上录取电子档案信息中的重要部分。考生在高考报名时填写的通讯方式主要用于考试和通知高考成绩;在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中填报的通讯方式主要是用于录取期间招生部门或高校与考生联系,用于高校寄发录取通知书。如果考生不填写或填写不准确,可能会影响录取,录取后高校无法寄发录取通知书,影响考生正常报到上学。每年都有部分考生,不填或随意填写,高校在录取时需要与考生联系时无法联系上,在寄发通知书时无处寄送,给录取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也耽误了考生自己。所以,请考生们一定要按网上填报志愿的要求,认真、准确、完整地填写手机号码和通讯地址。
由于省招办10639678阳光招生短信平台只能向湖北省内联通、电信、移动的手机号发送信息,暂时不能对省外手机号码发送信息。手机号长度为11位,请勿在前面加“0”或“86”。手机号码应为考生本人、家长或其它近亲属的,除此之外,不要填写其它人的手机号码。所填写的手机号码与联系电话一定要确保9月底之前不停机。考生填写或修改联系方式请于6月28日下午5点前完成,逾期将不能填写或修改。
33.考生能不能在网上修改志愿?考生忘记网上填报志愿密码怎么办?
在网上填报志愿规定截止时间之前,考生可以在网上对自己填报的所有志愿进行修改。考生在网上修改志愿时,应注意:(1)修改志愿也要按照网上填报志愿规定程序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修改的志愿无效。(2)修改志愿之前,要重新填写志愿草表,与原填报的志愿一一对照,将网上需要修改的志愿删除,重新在网上输入修改后的志愿。(3)仔细核对重新填报志愿的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避免错填志愿和无效志愿。(4)不要反复多次上网修改。网上填报志愿有规定的程序和步骤,反复上网多次修改志愿既给考生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前,慎重决定自己每一个批次的每一个志愿,尽量避免反复修改。(5)建议考生不要集中在网报截止时间前几小时填报和修改志愿。避免造成网络访问流量过大,网络不畅,网速缓慢,不能及时登录指定网站顺利填报志愿。(6)修改志愿后,要点击 “保存”,最好再次点击“查询志愿”,复核修改的志愿是否准确,是否有错漏。每次修改都要“保存”志愿,否则,修改就是无效的。(7)若多次修改志愿则以考生最后一次保存的志愿信息为准。
网上填报志愿的初始密码为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号,考生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必须首先修改初始密码,然后填报志愿。如果考生忘记了初始密码或修改后的密码,可以持本人高考准考证和身份证到高考报名的县(市、区)招办申请恢复初始密码。初始密码恢复后,考生要及时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修改初始密码。
30. 考生网上填报志愿有哪几个操作步骤?
网上填报志愿主要有以下10个步骤:阅读招生计划→拟定志愿草表→登录指定网页→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修改初始密码,填写联系地址和电话,阅读考生须知→填报志愿→检查核对→保存志愿信息→查询志愿,退出系统→再次登录系统,再次查询志愿。
第一步:阅读招生计划。填报志愿要以2016年《湖北招生考试》杂志11、13、16、18期上登载的招生计划为依据。特别是招生计划前面的阅读说明,对填报志愿的要求以及一些有特殊规定的院校和专业进行了提示,考生一定要注意阅读。
第二步:拟定志愿草表。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到志愿草表上,再按志愿草表上的内容上网填报,减少在网上反复修改的次数,减少出错的可能性。《湖北招生考试》杂志和湖北招生信息网上有各批次志愿草表的样表,考生可以复印和下载。
第三步:登录指定网页。登录省招办指定网页,打开浏览器,输入网报网址,如果网络管理员已经将网报地址设置为浏览器的主页,打开浏览器即可。
第四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是考生准考证上的14位报名号,第一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要输入初始密码,初始密码是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再点击“登录”按钮即可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 来源:高考网Www.gxEduW.coM
第五步: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填写联系地址、电话、阅读《考生须知》。首次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时,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修改密码、填写联系地址、电话及阅读“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的界面。考生必须按要求修改初始密码并填写联系地址、电话等信息。如果考生4月份在网报系统中已经填好了自己的联络方式,也要检查一下是否正确,如果有误或有变化,一定要更改过来。考生应仔细阅读“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了解操作流程和相关要求以后再进行操作。考生只有正确完成本界面操作后方可进入系统进行其它操作。
第六步:选择批次填报志愿。在网页上点击“填报志愿”按钮,选择要填报的批次进入填报页面,例如,你要填报本科第一批志愿,就点击“本科第一批”,进入本科第一批志愿栏,按志愿草表上的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填到一本志愿栏内。填完一本志愿并保存好后,如果你还要填报二本志愿,就点击“本科第二批”,进入本科第二批志愿栏填二本志愿,以此类推。不同批次不同序号的院校志愿和不同序号的专业志愿要填到对应的志愿栏,每个志愿要与志愿栏一一对应,千万不要错栏错位。
第七步:检查核对。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输入完毕后,点击“下一步”按钮,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你填的代号转换成相对应的院校和专业,屏幕上会显示你填报的院校名称和专业名称。这时候,要阅读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仔细核实显示的学校和专业是不是你想要填报的,如果不是,或出现红色字体显示的“无效院校”或“无效专业”就说明填错了代号,一定要查阅招生计划按正确的代号更正,要不然就张冠李戴了。如果要修改或补填志愿,可以点击“上一步”按钮,返回到填报界面进行修改或补填。
第八步:保存志愿信息。检查志愿信息无误后,点击“保存”按钮,只有点击了“保存”按钮,填报的志愿信息才会储存到网报系统中;不点击的话,志愿信息就保存不了,等于没有填报志愿。每填好一个批次的志愿,都要点击“保存”按钮,保存这个批次的志愿信息。
第九步:查询志愿,退出系统。把需要填报的各批次志愿全部填报完毕后,点击“查询志愿”按钮,可以全面查看各批次志愿填报情况,检查所填批次、院校、专业志愿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存在无效院校志愿或无效专业志愿。全面检查填报的所有批次志愿后,如果没有问题,点击“安全退出”按钮,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
第十步:再次登录系统,再次查询志愿。退出网报系统后,为了确保志愿信息安全有效无误,考生最好重新登录网报系统,再次查看自己的志愿。
31.考生网上填报志愿有哪些注意事项?
考生在网上填报志愿时应注意以下10个方面的问题:
(1)网上填报志愿10个主要操作步骤一个都不能少。网上填报的志愿是投档录取依据,为了保证志愿的安全有效,考生要对自己填报的志愿负责,严格按规定的步骤和程序上网填报。
(2)登录省招办指定的网址填报。考生只能在省招办指定的网上填报志愿,否则无效。
(3)在规定时间上网填报。考生未在规定时间上网填报视为放弃填报志愿。在规定时间内,考生可以不受次数限制上网填报或修改,网上填报志愿截止时间均为截止日下午5时,过时将关闭网报系统,不能填报或修改。
(4)首次登录后必须更改初始密码。考生本人对自己的密码负责,要妥善保管好密码。若忘记或遗失密码,可以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向县市招办申请恢复初始密码,恢复初始密码后,考生应及时登陆系统更改。密码设置不能过于简单,不要用出生年月、身份证号、学号、考号、手机号、“1234”“123456”“6666”“8888”或“aaaa”之类的数字和字母作为密码。
(5)每次上网填报志愿有时限规定。考生每次登录网报系统后填报时间为30分钟,应在30分钟内完成志愿填报,若超过30分钟,系统将自动退出。如果考生还要填报或修改,可以在15分钟以后再次登录网报系统。
(6)一定要记住“保存”和“退出”。每一批次的志愿填报完成、检查无误后,一定要点击“保存”按钮,将填报的志愿信息保存到网报系统。在填报的所有批次志愿都完成后,或离开计算机时,一定要选择“安全退出”,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避免密码或志愿被他人修改。
(7)再次登录网报系统检查志愿信息。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后,建议考生最好再次登陆网报系统,点击“查询志愿”按钮,检查志愿信息是否保存,检查所填各批次、院校、专业志愿是否完整准确,是否有误,是否遗漏。如有问题,及时解决。
(8)建议先拟定好志愿草表再上网填报。先填写志愿草表,可以用充足的时间反复斟酌;对照拟好的志愿草表在网上一一填写,不容易出现错漏。在网上草率填报、多次修改,很容易出现失误。
(9)建议考生不要在网报截止时间之前几小时集中填报志愿或修改志愿。从往年网报情况看,考生如果在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之前集中突击填报志愿和修改志愿,会导致网络访问流量过大,网络不畅,网速缓慢,结果考生不能及时登录指定网站,无法顺利填报。
(10)一定要填写准确的联系方式。考生本人在网报系统中填写的手机号是“湖北阳光招生短信服务平台”与考生唯一的联系方式,填报志愿期间和录取期间,考生会收到省招办10639678短信平台的免费短信提醒。考生一定要在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中认真、准确填写手机号码(仅限湖北省内联通、电信、移动的手机号,手机号长度为11位,请勿在前面加“0”或“86”,省外手机号码无效)。手机号码应为考生本人、家长或其它近亲属的,除此之外,不要填写其它人的手机号码。所填写的手机号码与联系电话一定要确保9月底之前不停机。
32.为什么要求考生一定要在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中填写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
考生在填报志愿演练或正式填报志愿时,登陆省招办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除了填报志愿,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在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中填写本人的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建议填写考生本人或家长的手机号码,这是考生网上录取电子档案信息中的重要部分。考生在高考报名时填写的通讯方式主要用于考试和通知高考成绩;在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中填报的通讯方式主要是用于录取期间招生部门或高校与考生联系,用于高校寄发录取通知书。如果考生不填写或填写不准确,可能会影响录取,录取后高校无法寄发录取通知书,影响考生正常报到上学。每年都有部分考生,不填或随意填写,高校在录取时需要与考生联系时无法联系上,在寄发通知书时无处寄送,给录取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也耽误了考生自己。所以,请考生们一定要按网上填报志愿的要求,认真、准确、完整地填写手机号码和通讯地址。
由于省招办10639678阳光招生短信平台只能向湖北省内联通、电信、移动的手机号发送信息,暂时不能对省外手机号码发送信息。手机号长度为11位,请勿在前面加“0”或“86”。手机号码应为考生本人、家长或其它近亲属的,除此之外,不要填写其它人的手机号码。所填写的手机号码与联系电话一定要确保9月底之前不停机。考生填写或修改联系方式请于6月28日下午5点前完成,逾期将不能填写或修改。
33.考生能不能在网上修改志愿?考生忘记网上填报志愿密码怎么办?
在网上填报志愿规定截止时间之前,考生可以在网上对自己填报的所有志愿进行修改。考生在网上修改志愿时,应注意:(1)修改志愿也要按照网上填报志愿规定程序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修改的志愿无效。(2)修改志愿之前,要重新填写志愿草表,与原填报的志愿一一对照,将网上需要修改的志愿删除,重新在网上输入修改后的志愿。(3)仔细核对重新填报志愿的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避免错填志愿和无效志愿。(4)不要反复多次上网修改。网上填报志愿有规定的程序和步骤,反复上网多次修改志愿既给考生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前,慎重决定自己每一个批次的每一个志愿,尽量避免反复修改。(5)建议考生不要集中在网报截止时间前几小时填报和修改志愿。避免造成网络访问流量过大,网络不畅,网速缓慢,不能及时登录指定网站顺利填报志愿。(6)修改志愿后,要点击 “保存”,最好再次点击“查询志愿”,复核修改的志愿是否准确,是否有错漏。每次修改都要“保存”志愿,否则,修改就是无效的。(7)若多次修改志愿则以考生最后一次保存的志愿信息为准。
网上填报志愿的初始密码为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号,考生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必须首先修改初始密码,然后填报志愿。如果考生忘记了初始密码或修改后的密码,可以持本人高考准考证和身份证到高考报名的县(市、区)招办申请恢复初始密码。初始密码恢复后,考生要及时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修改初始密码。
2021高考信息不断变化,本站提供的高考成绩查询、2021高考录取分数线、高校等招生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