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河南中考化学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1.请从氮气﹑熟石灰﹑氧气﹑硝酸钾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物质是 ;农业上可用作复合肥料的物质是 。
12.区分地下水(硬水)和蒸馏水,可以选用的物质是 ;了解某工厂排放废水的酸碱度,可以使用 进行测定。
13.“岩盐之都”河南叶县盛产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 ;电解食盐水可制烧碱:2NaCl+2H2O 2 NaOH+H2↑+X↑,则X的化学式为 。
14.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合理选择饮食﹑正确使用药物等都离不开化学。水果﹑蔬菜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如缺 会引起见状先肿大(俗称大脖子病);含小苏打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5.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ABCD
反应前质量/g1.72.27.90.9
反应后质量/g待测6.602.7
则反应后A的质量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
16.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原来混合溶液的质量 (填“大”或“小”);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
17.(2分)右图是某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1)取10ml该硫酸可配制成9.8%的硫酸 g。
(2)取适量该硫酸与锌反应可生成SO2气体;Zn+2H2SO4(浓)
=ZnSO4+SO2↑+2H2O。反应一段时间后,还可能生成另外一种气
体,请解释其原因。
18.(3分)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其应用十分广泛。
(1)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下列 有关。
甲.金属的活动性 乙.金属的导电性 丙.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
(2)相同的铁栏杆,为什么安装在南方沿海地区比安装在北方共容易生锈?
(3)写出用盐酸清洗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的化学方程式。
19.(3分)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A中的试管口为什么应略向下倾斜?
(2)写出选用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若采用C(气体由a口进入)收集到一种
气体,简述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方法。
20.(4分)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
右图是探究物质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实验。
(1)闻氯气时,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问题?
(2)写出右图C中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提示:HClO+NaOH=NaClO+H2O)
(3)图中实验的现象为B中布条褪色而A中的布条不褪色,由此可以推测具有漂白
可能有哪些?若要证明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要补做相关的实验,简要的写出实
验的步骤和现象。
四﹑综合应用题(共12分)
21.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12.01
(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和物,甲和
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右图
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
甲的化学式为 ;丙转化为丁的化学反应
方程式为 。
(4)右边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
气球胀大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5)利用下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
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①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 (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
(6)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与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
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
(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2011河南中考化学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点击下载查看完整资料》》》》河南省2011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
2016年中考信息不断变化,www.91zhongkao.com 91中考网提供的中考成绩查询查分、录取分数线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招生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