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中考网 > 中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孟子》复习试题答案

 

18.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困于心,衡于虑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入则无法家拂士

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思:
池非不深也。古义:     今义:    

20.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习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国恒亡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国恒亡
安能辨我是雄雌     则有去国怀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逆境能成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阐述的观点,它表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那么“顺境也能成才吗?”这是许多学生可能产生的一个疑问。对此,请联系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简要分析。

21.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习题。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zǐ指责)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因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选自钱大昕《潜研堂文集》)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试易地以外,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3.请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填写下面方框。
4.你怎样看待“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的行为?

答案1. 1.xù  2.yù  3.guǎ  4.huàn  5.quǎn  6.bì
2. C
3. 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 1.至商无上至理名言2.寡不敌众寡廉鲜耻
5.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6. 这样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使他无所不能

7. 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民贵君轻
8. 1.(1)所以  (2)这种人  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3.略
9. 1.孟子  战国  2D.A、D 4.内外亲属  专指族外亲属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略
10. 1.《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等到  凄于和孩子
3.如果法官不秉公办案,如何处置
4因为孟子连用两个事例类比,将宣壬置于无路可逃的尴尬境地,宣王只能环顾左右而言他
11. 1.(1)护城河  (2)放弃  (3)归顺、服从  《孟子》复习试题答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2016年中考信息不断变化,www.91zhongkao.com 91中考网提供的中考成绩查询查分、录取分数线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招生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