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试题
莲山课件 w w
w.5 Y K J.Com
第2单元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1.下列字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洗濯(zhuó) 丰硕(shuò) 地窖(jiào) 心旷(kuànɡ)神怡
B.诅(zǔ)咒 奢(shē )望 沉甸甸(diàn) 猝(cù)然长逝
C.玷(diàn)污 泯(mǐn)灭 厄(è)运 险象迭(dié)生
D.贪婪(lán) 落难(nàn) 论语(lún) 碌碌(lù)终生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改斜归正 茫无涯际 随机应变 患得患失
B.绝处缝生 大声急呼 各具风韵 多愁善感
C.不屑置辨 天灾人祸 获益非浅 异国他乡
D.漫不经心 问心无愧 专心致志 阴晴圆缺
3.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
例句: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A.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C.天实在是热,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D.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
4.下列各项语句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理想》一文中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B.《行道树》中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行道树是在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C.《第一次真好》中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的原因是,第一次的经历总是失败的。
D.《我的信念》中“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说“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是因为居里夫人潜心学业,没有虚度年华。
6.下列方框中依次填入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说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 是屈辱而死呢□ 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A. , , ,? B. 。 ? , ?
C. , , ? ? D. 。 , ? 。
7.下面句子表达不产生歧义的一句是 ( )
A.王老师正在理发。
B.老师让你明天下午3点前去会议室开会。
C.我班和他们班的部分同学参加了昨天的庆祝活动。
D.做任何事情都不只有一种途径和方 法。
8.channel_keylink> href=>>填空简答。
(1) 名句channel_keylink> href=>>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孔子是我国_____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名_____,字_____,是_____家思想的创始人。
《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3) 有记者问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1997年之后的香港将遭遇什么?”李光耀答道:“1998。”
李光耀话语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 用准确的语言对下列等式加以表述。 (9-6)÷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channel_keylink> href=> target=>_blank>>阅读理解: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1) 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
(2) 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
(3) 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__
(4) 诲女知之乎 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关于学习态度的,还是关于学习方法的?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此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各项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句主要阐述的是学习态度,指出要虚心向一切人学习。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学习知识不在于让别人了解,而在于提高自己。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阐述的是做学问不能不懂装懂。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它启示人们在学习上应该虚心好学。
1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用法的一项是 ( )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人不知而不愠
(二)
一棵树(节选)
我说的一棵树,不是指森林、小树林、树丛,也不是指一排排街道绿化树中的某一棵树,而是指旷野山梁上孤独长着的一棵树。它离群 索居①,没有左邻右舍,无依无靠,永远孤零零的,独自面对身旁的世界。不知什么原因,是同类抛弃了它,还是它自己逃离了群体?反正上帝在造就它时,便已安排了它必然孤独的命运。
这样的一棵树你肯定见过。这样的一棵树你见着时,心总会不由自主地一震。这样的一棵树你见过之后,必然会铭记永生。
二十年前登华山,见到东峰顶上长着的一棵华山松。二十年后,登山游玩的一切细节渐次模糊,惟这棵树镌刻于脑际,如我保存着的在它身旁拍摄的黑白照片一样清晰。 这是与遍布华山的华山松绝不雷同的一棵华山松。
东峰顶上的那棵却截然不同……
显而易见,它是从石缝中硬挣出来的。一出世,便挣脱了压力,获得一个广阔的天地,无拘无束,一味地自由放任,伸胳膊蹬腿。故而,那身躯就失去了华山松特有的端庄挺拔,从最底部起就分枝杈,歪歪扭扭,曲曲弯弯。偌大的峰顶上,只它一棵树木,无须跟同类抢阳光雨露,也无须与同类竞相争高。似乎是上天过于对它宠爱,太少了约束,太多了放任,其结果造就了这么一棵不端不正的华山松,虽居位优越,却难以成为栋梁之材。
初次见它,不由不拿它与满涧满坡的同类相比,生出一番深远的遗憾。
1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离群索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伟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描绘“一棵树”孤独的句子,并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让作者难忘的华山东峰顶上那株华山松的外形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外形特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赞美的华山松奋进向上的精神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8.结合人生,简要谈谈你对“一棵树”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1)明媚的三月三日如期来临 。然而,三月三日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2)“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亮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锃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5)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是有的,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6)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7)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___________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8)“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9)“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 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10)“那有什么不好 呢?”
(11)“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12)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13)我被深深地震憾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倾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14)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15)当然,人 和树毕竟还 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9.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将其字母依次填入括号内。( )
A.虔诚 B.侥幸 C.真诚 D.庆幸
0
20.第⑦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什么,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⑧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谜: □□□□□□□□□□□
底: □□□□□□□□□□□
22.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由记叙转 入议论抒情 的过渡句。
23.根据语境,解释第(13)段中加线词“芬芳”的意思。
芬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看似无情的刀,却能够为树 酝酿养料,使收获的
果实更加甜美。
B.如果爱一个人就应该“砍掉”他骄狂傲慢的枝
条。
C.在人生旅途上,人们应当有遇到困难和伤害的思
想准备。
莲山课件 w w
w.5 Y K J.Com
2016年中考信息不断变化,www.91zhongkao.com 91中考网提供的中考成绩查询查分、录取分数线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招生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