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中考网 > 中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2011佛山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题参考答案

                                        

议论文阅读
示例:阅读周国平《交往的质量》,回答问题。
(1)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重。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2)人们常常认为,那些热衷于社交的人都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尔说得好,他们只是在挥霍,不是在奉献,而挥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
(3)那么,挥霍与慷慨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是这样的: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社交场上的热心人正是这样。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经历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相反,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必定宁愿在孤独中从事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奉献给世界。
(4)交往为人性所必需,它的分寸却不好掌握,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我相信,前一种交往是两个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它是马丁•补泊所说的那种“我与你”的相遇,既充满爱,又尊重孤独;相反,后一种交往则是熙熙攘攘的利益交易,它如同尼采所形容的“市场”,既亵渎了爱,又羞辱了孤独。
(5)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就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不是刻意求得的。我还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6)从一个人与人如何交往,尤能看出他的做人。在与人交往上,孔子最强调一个“信”字,我认为是对的。待人是否诚实无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一个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对其中一个朋友有背信弃义的行径,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是否真爱朋友,因为一旦他认为必要,他同样会背叛其他的朋友。“与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时之私欲,却是做人的大失败。
(7)在一次长途的旅行中,最好有一位称心的旅伴,其次是没有旅伴,最坏的是有一个不称心的旅伴。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第⑺段说“最好有一位称心的旅伴”,请阅读全文,概括出“称心的旅伴”的特征。(3分)
                                                                            
2.除了道理论证,第(3)段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分)
                                                                            
3.请你举出一个能证明“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不是刻意求得的”的论据,并作简要分析。(3分)
                                                                           
                                                                           
4.请你具体说明第(6)段的论证思路。(4分)
                                                                           
                                                                           

说明文阅读
示例:阅读《天之华盖——大气中的“华”现象》,回答问题。
⑴紧挨着太阳或月亮周围,有时会有一圈七彩的光环,这便是“日华”或者“月华”。
⑵比如风雨过后晴空静朗,一轮明月正自薄云背后悄然初升,透过薄云,月光昏黄而柔媚,皓月四周,笼罩着一层七彩光环,犹如虹霓一般绚烂迷幻。北宋大才子柳永就描写过如此美景:“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柳永在月华中寄托他的浪漫情怀,不过他不善于解月华的奥义。
⑶倘若询问柳永同时代的晚辈、北宋另一知名人物沈括,那么对于柳词的诠释,或许能够更加妥帖:秋雨之后,临近十五,薄薄的云层,恰是月华的绝妙时机。古人同样会将月亮,月色称之为“月华”,因为“华”具光彩之意,又与“华盖”相通,把月亮描绘得光彩照人、富丽堂皇,实在是文人墨客的写作手法所致。然而柳永所写的“月华”,大约才是真正的月华——当空皓月包裹着的红蓝彩衣。
 ⑷“华”的成因在于阳光或月光透过薄云,因云中液滴发生衍射和干涉现象后形成的。白居易曾言:“碧空溶溶月华静”,溶溶之态,正是薄云浮现的场景。往事越千年,席慕容同样描绘了七彩的月光:“忘不了的,是你眼中的泪;映影着云间的月华。”与古人暗合。当今诗人吟诵,也不忘在月华的周边,加上一层薄云的陪衬,从而令诗句更加被严谨的科学家首肯。
⑸大气中类似日月华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宝光”,这是一种在山头看到的现象——在自己的远处影子的周围出现七色的华彩,仿佛佛光一般。这种现象和“华”的成因类似,但发生在与华180度相反的方向,因此也成为“对华”。对华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天气要晴朗,如果穿行在云雾中就看不到;第二是要在附近山头有云雾,这些云雾如同荧屏把华彩映在上面;第三是需要自己的影子,因为对华是围绕影子出现的,每个人只以能看到自己影子产生的对华。
⑹即使我们不去登山也有机会看到另一种类似“华”的现象:露面宝光。在结满露水的草地上,你会发现你的影子周围环绕着一圈白绿色的光带,这是因为草地上的露珠挂在草叶边缘,可粒粒数清,当太阳光照射在露上,会反射回光辉,如同“宝光”中云雾的作用。和宝光不同的是,露面宝光没有七采颜色,只有白绿色的光辉。
(选自《博物》杂志2009年第3期)

1.根据文章内容,给“月华”下一个定义。
  答:                                                                        
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章4、5段的主要内容。
  答:                                                                        
3.本文多处引用诗句,你认为是否影响了这篇说明文的科学性?试举一例。
  答:                                                                        

名著阅读
示例:阅读下面A、B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A
坐了很久,他心中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彷佛成心跟他过不去。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的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心里还是不舒畅。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天上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甚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点红,由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合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彷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 头,拉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沈沈的,身上挂 一层粘汗,发 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得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地打嗝,水要往上漾。
B
到四点多钟,黑云开始显出疲乏来,绵软无力的打着不甚红的闪。一会儿,西边的云裂开,黑的云峰镶上金黄的边,一些白气在云下奔走;闪都到南边去,曳着几声不甚响亮的雷。又待了一会儿,西边的云缝露出来阳光,把带着雨水的树叶照成一片金绿。东边天上挂着一双七色的虹,两头插在黑云里,桥背顶着一块青天。虹不久消散了,天上已没有一块黑云,洗过了的蓝空与洗过了的一切,象由黑暗里刚生出一个新的,清凉的,美丽的世界。连大杂院里的水坑上也来了几个各色的蜻蜒。
可是,除了孩子们赤着脚追逐那些蜻蜒,杂院里的人们并顾不得欣赏这雨后的晴天。小福子屋的后檐墙塌了一块,姐儿三个忙着把炕席揭起来,堵住窟窿,院墙塌了好几处,大家没工夫去管,只顾了收拾自己的屋里:有的台阶太矮,水已灌到屋中,大家七手八脚的拿着簸箕破碗往外淘水。有的倒了山墙,设法去填堵。有的屋顶漏得象个喷壶,把东西全淋湿,忙着往出搬运,放在炉旁去烤,或搁在窗台上去晒。在正下雨的时候,大家躲在那随时可以塌倒而把他们活埋了的屋中,把命交给了老天;雨后,他们算计着,收拾着,那些损失;虽然大雨过去,一斤粮食也许落一半个铜子,可是他们的损失不是这个所能偿补的。

1.《骆驼祥子》是谁的作品?请介绍祥子“骆驼”这一外号的由来极其深层次含义。
  答:                                                                        
2.结合A段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灌”可否换为“喝”?为什么?
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
  答:                                                                        
3.选文B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雨后的景色?
  答:             2011佛山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题参考答案                                                           

(五)作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2016年中考信息不断变化,www.91zhongkao.com 91中考网提供的中考成绩查询查分、录取分数线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招生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