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中考网 > 中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2011年南漳县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甲】文通过议论,论述了“           ,          ”的中心论点;【乙】段通过记
  叙,说明了           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2分)
  16、【甲】【乙】文段都强调了人和、民贵的重要,请你说说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国家建设的积极意义。(2分)
  (三)阅读记叙文《遥远的炊烟》,完成17—21题。(13分)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炊烟在房屋的脊梁
  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在那
  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②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③只有在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在心灵归于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④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高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⑤炊烟是            。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了,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路上,渐渐的,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
  ⑥炊烟是远行游子的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游子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拂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⑦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从野外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时,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⑧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一片,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拂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不过,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有麦子的香味,还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17、根据第⑤段内容,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2分)
  炊烟是                  。
  18、你认为能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什么。(用原句回答)(2分)
  19、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3分)
  20、品味文首画线句子,说说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3分)
  21、炊烟是母亲的化身,炊烟浸透着母亲对儿女的爱。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物象融注着浓浓的亲情。请你捕捉一个物象,用优美的文字描写一个画面。(3分)
四)阅读议论文《宽容与智慧》,完成22—26题。(13分)
  宽容与智慧
  梅桑榆
  ①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但是不宽容的人,不大可能在读了几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因为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决于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即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然,这种人必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做出的抉择。
  ②韩信为贫民时,曾于淮阴街头受过屠夫之子的胯下之辱。后来他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并未忘记那个逼自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的人,但韩信不是要他的脑袋,而是任他为中尉,并对诸将说:“此人是个壮士。他当年辱我时,我当然可以与他以死相拼,但死得无名,所以忍耐至此。”
  ③韩信此言,只是道出了他当时受辱时对利害的权衡,而不杀屠夫之子,却是一种智慧的抉择。这时的韩信已经封王,而那曾经侮辱过他的人仍是个贫民。此时韩信若是为报复而杀他,当然如同杀鸡般容易,但这一刀下去,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横暴者的形象,也就活脱脱显现出来。而他以德报怨,对此人授之以官,则可以显示其大丈夫襟怀,赢得大众的赞扬,赢得人心。智商奇高的韩信,自然会想到这一点,所以才有了这段被司马迁、班固载入史册的千古美谈。
 2011年南漳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2016年中考信息不断变化,www.91zhongkao.com 91中考网提供的中考成绩查询查分、录取分数线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招生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