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练习题答案
17. 一词多义
(1)就 (2)身
此人可就见: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三窟已就: 身是张翼德也:
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 身长七尺:
18. 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 ,音 ,义
(2)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通 ,音 ,义
19. 《隆中对》节选自《 • 》,作者 ,字 (音 ),是 朝人, 家,所著本书共 卷,记载三国时期 、 、 三国的历史。对,是 的意思。
20.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译:
21.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译:
22.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
23.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
24. 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答:
25. 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答:
26. 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
27. 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答:
28. 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答:
29. 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答:
30.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思考答题。
关羽号称神勇,但其种种作为却令人颇有些不解:降曹后斩颜良诛文丑,明知当时刘备在袁绍手下,却杀袁绍大将,等于将刘备推向虎口。华容道放曹,诸葛亮审时度势当然知道曹操不能杀,一旦杀了则北方群雄并起,又将陷入更大的混战,只有三足鼎立,方能给刘备以喘息之机。所以,诸葛亮明知关羽会因情放了曹操,而故意派他去还这个人情。但关键在于,关羽却不知其中奥妙,仅因个人恩怨就不顾大局。此后,又与黄忠争先,大意失荆州前的“虎女不嫁犬子”之类言论,都不能不说是与忠义仁相悖的。关羽虽然神勇,却骄傲居功,刚愎自用,最后只能败走麦城,并连带引发了张飞、刘备之死。蜀国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其他两大集团争衡了。每读至此,令人神伤。
张飞勇猛暴躁,在刘氏集团中虽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他是刘备赖以牵制诸葛亮的最主要的制衡力量。
诸葛亮最欣赏赵云,同时他也是赵云最欣赏的人。刘备长于心计,关羽傲物,张飞暴戾。赵云无法和他们肝胆相照,惟有诸葛亮智慧绝伦,是人中精华,深为赵云所信赖诚服。刘备虽然也对赵云恩宠有加,但他深知赵云是诸葛亮的人,虽放心让赵云去办任何事,但似乎并不把他当作兄弟。诸葛亮信任赵云,不管干什么,身边总带着赵云,连刘备去东昊招亲,诸葛亮也派赵云相随。他早已将一切计算得清清楚楚,安排得妥妥贴贴,而只有赵云能按他的旨意去行事,只有赵云会将他的锦囊妙计当作圣旨,关、张二人都不会。
1.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与诸葛亮相关的语句,谈谈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2.依据阅读,你同意作者对关、张、刘、赵的评价吗?请任选其中之一,发表你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自己学习《隆中对》和阅读上文的体会,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小随笔。
答案1. 1.hào喜欢 2.yì拜访 3.bǐng这里有命人退避之义
4.shēn通“伸”,伸张 5.xié挟持。控制 6.dài大概
7.zhòu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子孙
8.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这里是名词用作状语,用箪。
2. 1.宾语前置 2.省略 3.判断句 4.判断句 5.介宾结构
3. 1.A,“已”通“以”
2.A,“信”通“伸”
3.B,一天比一天,一天天
4.B,用箪,用壶
5.C,率领
4. 史记 汉书
5. 跨有荆、益成霸业、兴汉室修明政治跟西、南各少数民族搞好关系,跟孙权结为同盟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6. 1.(1)躬;亲自,亲身。 (2)每:常。(3)惟:只。
2.(1)于 (2)之
3.(1)诸葛亮 (2)一言不发 (3)诸葛亮庞统
4.(1)清高,谨慎,持重。 (2)虽遭遇挫折但雄心勃勃。思贤若渴,急于求计。
5.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大意失荆州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7. 1.(1)兴旺富裕 (2)广泛地网罗 (3)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4)用箪盛着食,用壶装着汤浆
2.(1)对孙权是只可以争取他的外援,而不可以去除掉他。 (2)与荆州西部邻接的益州是天险要塞,有广袤肥沃的土壤.民间富庶.可算是天府之国。 (3)人民富裕国家兴旺却不知道爱惜。 (4)如果果真这样,你统一天下的事业便大功告成了,汉王朝便又可复兴了。
3.曹操的优势是:得天时,有谋略,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孙权的优势是:在江东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人民拥护,善用贤人。
4.地利: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人和: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5.统一天下,兴复汉室。
6.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8. 1.(1)劝告 (2)更加 (3)忍受 (4)固执
2.(1)如果公孙渊改变意图,想向魏国表明忠诚之心,我们派去的两名使者(被杀)回不来,那么,我们不也会被天下人取笑吗? (2)(其原因)实在是因为太后临死的时候,把我叫到床前,给我下达诏书,临终嘱托的话依然存在罢了。
3.三次。第一次因为反复与张昭商议派使者.张昭反对;第二:次因为张昭表达对太后遗嘱的忠诚;第三次因为两位使者被杀,证明张昭的推测是正确的。
4.是因为孙权真诚地认错,以烧门的方式迫使张昭出来,加上张昭的几个儿子一起扶他出来。
9. 希望和平;必要时我们会为国家、民族利益而战;表达再次呼吁和平的心声。
10. 一个人自我评价愈高,就愈不容易做出成绩。《隆中对》练习题答案
2016年中考信息不断变化,www.91zhongkao.com 91中考网提供的中考成绩查询查分、录取分数线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招生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