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赤峰中考物理科目考试说明
更新时间:2019-3-19 7:43:40
2019赤峰中考物理科目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物理学科毕业、升学考试,要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落实“教考一致”的要求,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引导初中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回归物理学科教学本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毕业、升学考试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物理学业的毕业水平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有利于高中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命题要求
1.中考命题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注重在具体的物理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了解、认识、理解和操作情况。
2.命题要以能力测试为主,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成果,考查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 物理实验要重视对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处理相关的实验数据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4. 试题要适合于学习不同层级的学生,控制好难度,有适当的区分度。
5.命题要语言简明,科学严谨,问题明确,图形清楚,布局合理,避免繁琐的数学计算。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物理、化学一份卷,共160分,其中物理部分占90分。2.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
3.试题难度: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2:1,难度系数在0.7左右。
四、考试内容和范围
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赤峰市初中物理的教学实际,按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课本的知识体系,编制了《基础知识双向细目》和《基本技能细目》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和范围。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程度。
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分述如下:
1.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基础知识的考试目标分为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具体含义如下:
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认识、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认识:介于了解和理解层次之间。
理解:把握知识内在逻辑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计算;提供证据;整理信息等。
2.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包括测量、读数、作图、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技能。其考试目标用“会”表述。
会:按照要求作图,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具体含义分别如下:
观察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能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出现的条件。
实验探究能力: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提出与物理有关的问题;能对科学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
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能通过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证据),在大量的物理现象和事实中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找出共同特征,从而得出概念和规律。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能运用观察、实验手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运用有关的数学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具体的《基础知识双向细目》和《基本技能细目》附后:
附:(一)基础知识双向细目
初中物理课本章节 |
知识点 |
基础知识细目 |
考试目标 | |||
了解 |
认识 |
理解 |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 |
第1节 长度和时 间的测量 |
长度和时间 |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
√ |
||
2.长度的测量工具 |
√ |
|||||
3.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 |
√ |
|||||
4.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
√ |
|||||
5.时间的测量工具 |
√ |
|||||
6.根据生活经验估测时间 |
√ |
|||||
7.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
√ |
|||||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 |
1.机械运动 |
√ |
|||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 |
|||||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
速度 |
1.速度 |
√ | |||
2.速度的单位及换算 |
√ |
|||||
3.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
√ |
|||||
4.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
√ | |||||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
速度测量 |
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
√ |
|||
第二章 声现象 (八年级)上 |
第1节 声音的产 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 生与传播 |
1.声音的产生 |
√ |
||
2.声音的传播条件 |
√ |
|||||
3.声音的传播速度 |
√ |
|||||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
声音的特性 |
1.声音的特征 |
√ |
|||
第3节 声音的利用 |
声音的特性 |
1.声与信息 |
√ |
|||
2.声与能量 |
√ |
|||||
第4节 噪声的危 害与控制 |
噪声与乐音 |
1.噪声的来源 |
√ |
|||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
√ |
|||||
3.噪声的控制 |
√ |
|||||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八年级)上 |
第1节 温度 |
温度 |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 |
||
2.摄氏温度 |
√ |
|||||
3.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
√ |
|||||
4.温度计 |
√ |
|||||
5.温度计种类和使用 |
√ |
|||||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
物态变化 |
1.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生活中不同 状态的物质及应用 |
√ |
|||
2.物态变化及应用 |
√ |
|||||
熔化和凝固 |
1.熔化和凝固现象 |
√ |
||||
2.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区别 |
√ |
|||||
3.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
√ |
|||||
4.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
√ |
|||||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
汽化和液化 |
1.汽化现象 |
√ |
|||
2.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 |
|||||
3.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
√ |
|||||
4.沸腾过程中吸热 |
√ |
|||||
5.液化现象 |
√ |
|||||
6.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
√ |
|||||
7.液化过程中放热 |
√ |
|||||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
升华和凝华 |
1.升华和凝华现象 |
√ |
|||
2.升华过程中吸热、凝华过程中放热 |
√ |
|||||
3.水的三态变化及自然界中水的一些循环 |
√ |
|||||
第四章 光现象 (八年级)上 |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
光的直 线传播 |
1.光源 |
√ |
||
2.光的直线传播 |
√ |
|||||
3.光的传播速度 |
√ |
|||||
第2节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 |
1.光的反射现象 |
√ |
|||
2.光的反射规律 |
√ |
|||||
3.光的反射种类 |
√ |
|||||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 |
1.平面镜成像特点 |
√ |
|||
2.平面镜成像应用 |
√ |
|||||
第4节 光的折射 |
光的折射 |
1.光的折射 |
√ |
|||
2.光的折射规律 |
√ |
|||||
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
√ |
|||||
第5节 光的色散 |
光的色散 |
1.光的色散 |
√ |
|||
2.色光的混合 |
√ |
|||||
3.看不见的光 |
√ |
|||||
第五章 透镜及 其应用 (八年级)上 |
第1节 透镜 |
透镜 |
1.凸透镜和凹透镜 |
√ |
||
2.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
√ |
|||||
3.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
√ |
|||||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
生活中 的透镜 |
1.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
√ |
|||
2.实像和虚像 |
√ |
|||||
第3节 凸透镜成 像的规律 |
凸透镜成 像的规律 |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 |
|||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
眼睛和眼镜 |
1.眼睛 |
√ |
|||
2.近视眼和近视眼的矫正 |
√ |
|||||
3.远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
√ |
|||||
第5节 显微镜和 望远镜 |
显微镜和望远镜 |
1.显微镜 |
√ |
|||
2.望远镜 |
√ |
|||||
3.探索宇宙 |
√ |
|||||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八年级)上 |
第1节 质量 |
质量 |
1.质量的含义和特性 |
√ |
||
2.质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 |
|||||
3.根据生活经验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
√ |
|||||
4.质量的测量 |
√ |
|||||
第2节 密度 |
密度 |
1.密度 |
√ | |||
2.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 |
|||||
3.水等一些物质的密度 |
√ |
|||||
4.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 | |||||
第3节 测量物质 的密度 |
测量物质 的密度 |
1.量筒的使用 |
√ |
|||
2.测固体的密度 |
√ |
|||||
3.测液体的密度 |
√ |
|||||
第4节 密度与社 会生活 |
密度的应用 |
1.密度与温度 |
√ | |||
2.密度与物质的鉴别 |
√ | |||||
第七章 力 (八年级)下 |
第1节 力 |
力 |
1.力 |
√ |
||
2.力的单位 |
√ |
|||||
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
√ |
|||||
4.力的作用效果 |
√ |
|||||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 |
|||||
第2节 弹力 |
弹力 |
1.弹力 |
√ |
|||
2.弹簧测力计 |
√ |
|||||
第3节 重力 |
重力 |
1.重力的大小 |
√ |
|||
2.重力的方向 |
√ |
|||||
3.重力的作用点 |
√ |
|||||
4.重力的图示 |
√ |
|||||
5.重力的由来 |
√ |
|||||
第八章 运动和力 (八年级)下 |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 |
1.牛顿第一定律 |
√ |
||
2.惯性 |
√ | |||||
第2节 二力平衡 |
二力平衡 |
1.二力平衡 |
√ |
|||
2.二力平衡的条件 |
√ |
|||||
3.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
√ |
|||||
第3节 摩擦力 |
滑动摩擦力 |
1.滑动摩擦力 |
√ |
|||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 |
|||||
3.滑动摩擦的利用与防治 |
√ |
|||||
第九章 压强 (八年级)下 |
第1节 压强 |
压强 |
1.压强 |
√ | ||
2.压强的单位 |
√ |
|||||
3.日常生活中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 |
√ |
|||||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
液体内部的压强 |
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
√ |
|||
2.运用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 |
|||||
3.连通器的应用 |
√ |
|||||
第3节 大气压强 |
大气压强 |
1.大气压强的存在 |
√ |
|||
2.大气压强的测量 |
√ |
|||||
3.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关系 |
√ |
|||||
4.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 |
|||||
第4节 流体压强与 流速的关系 |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 |
|||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
√ |
|||||
第十章 浮力 (八年级)下 |
第1节 浮力 |
浮力 |
1.浮力及产生的原因 |
√ |
||
2.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
√ |
|||||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
阿基米 德原理 |
1.阿基米德原理 |
√ |
|||
2.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
√ |
|||||
第3节 物体的沉浮 条件及应用 |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
1.物体的浮沉条件 |
√ |
|||
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
√ |
|||||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八年级)下 |
第1节 功 |
功 |
1.力学中的功 |
√ |
||
2.功的计算 |
√ |
|||||
3.功的单位 |
√ |
|||||
4.运用功说明生活中的简单实例 |
√ |
|||||
第2节 功率 |
功率 |
1.功率 |
√ |
|||
2.功率的单位及换算 |
√ |
|||||
3.运用功率说明生活中的简单实例 |
√ |
|||||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
动能和势能 |
1.动能 |
√ |
|||
2.重力势能 |
√ |
|||||
3.弹性势能 |
√ |
|||||
第4节 机械能及 其转化 |
机械能及其转化 |
1.机械能及其转化 |
√ |
|||
2.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 |
√ |
|||||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八年级)下 |
第1节 杠杆 |
杠杆 |
1.杠杆 |
√ |
||
2.力臂 |
√ |
|||||
3.杠杆平衡条件 |
√ |
|||||
4.杠杆的分类 |
√ |
|||||
5.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 |
|||||
第2节 滑轮 |
滑轮 |
1.定滑轮和动滑轮 |
√ |
|||
2.滑轮组的作用 |
√ |
|||||
第3节 机械效率 |
机械效率 |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
√ |
|||
2.机械效率 |
√ |
|||||
3.运用机械效率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
√ |
|||||
4.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
√ |
|||||
第十三章 内能 (九年级) |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
分子热运动 |
1.物质的构成 |
√ |
||
2.分子热运动 |
√ |
|||||
3.分子间的作用力 |
√ |
|||||
第2节 内能 |
内能 |
1.物体的内能 |
√ |
|||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
√ |
|||||
第3节 比热容 |
比热容 |
1.比热容 |
√ |
|||
2.比热容的单位 |
√ |
|||||
3.运用比热容说明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
√ |
|||||
4.利用比热容求解吸收放出的热量 |
√ |
|||||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九年级) |
第1节 热机 |
热机 |
1.热机的能量转化 |
√ |
||
2.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
√ |
|||||
第2节 热机的效率 |
热机效率 |
1.燃料的热值 |
√ |
|||
2.热机的效率 |
√ |
|||||
第3节 能量的转 化和守恒 |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1.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 |
√ |
|||
2.能量守恒定律 |
√ |
|||||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九年级) |
第1节 两种电荷 |
静电现象 |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
√ |
||
2.两种电荷 |
√ |
|||||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 |
|||||
导电性 |
1.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
√ |
||||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
电流 |
1.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
√ |
|||
电路 |
1.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作用 |
√ |
||||
2.通路、断路、短路及短路的危害 |
√ |
|||||
3.常见电路元件符号及电路图 |
√ |
|||||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
串联和并联 |
1.串联电路 |
√ |
|||
2.并联电路 |
√ |
|||||
第4节 电流的测量 |
电流的测量 |
1.电流的单位及换算 |
√ |
|||
2.电流的测量仪器 |
√ |
|||||
3.电流的测量方法 |
√ |
|||||
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
串、并联电 路中电流 的规律 |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
√ |
|||
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
√ |
|||||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九年级) |
第1节 电压 |
电压 |
1.电压的作用 |
√ |
||
2.电压的单位及换算 |
√ |
|||||
3.电压的测量仪器 |
√ |
|||||
4.电压的测量方法 |
√ |
|||||
第2节 串、并联电路 中电压的规律 |
串、并联电 路中电压 的规律 |
1.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
√ |
|||
2.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
√ |
|||||
第3节 电阻 |
电阻 |
1.电阻 |
√ |
|||
2.电阻的单位及换算 |
√ |
|||||
3.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
√ |
|||||
4.半导体和超导体 |
√ |
|||||
第4节 变阻器 |
变阻器 |
1.变阻器的原理 |
√ |
|||
2.变阻器 |
√ |
|||||
3.变阻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 |
|||||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
第1节 电流与电压 和电阻的关系 |
电流与电 压和电阻 的关系 |
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
√ |
||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
√ |
|||||
第2节 欧姆定律 |
欧姆定律 |
1.欧姆定律 |
√ | |||
2.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
√ | |||||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
电阻的测量 |
1.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电阻的测量 |
√ | |||
第4节 欧姆定律 的应用 |
欧姆定律的应用 |
1.应用欧姆定律进行串并电路的计算 |
√ | |||
第十八章 电功率 (九年级) |
第1节 电能电功 |
电能 |
1.电能及电能的单位 |
√ |
||
2.电能的计量 |
√ |
|||||
电功 |
1.电功 |
√ | ||||
2.电功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 |
|||||
3.运用电功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 | |||||
第2节 电功率 |
电功率 |
1.电功率 |
√ | |||
2.电功率的单位及换算 |
√ |
|||||
3.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
√ |
|||||
4.用电器的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 |
√ |
|||||
5.运用电功率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 | |||||
第3节 电功率的测量 |
电功率 的测量 |
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
√ |
|||
第4节 焦耳定律 |
焦耳定律 |
1.电流的热效应 |
√ |
|||
2.焦耳定律 |
√ |
|||||
3.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
√ |
|||||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九年级) |
第1节 家庭电路 |
家庭电路 |
1.家庭电路的组成 |
√ |
||
2.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
√ |
|||||
3.火线和零线的判别 |
√ |
|||||
4.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
√ |
|||||
第2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
家庭电路 中电流过 大的原因 |
1.家庭电路的总电流增大的原因 |
√ |
|||
2.短路对家庭电路的影响 |
√ |
|||||
3.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 |
√ |
|||||
第3节 安全用电 |
安全用电 |
1.安全电压 |
√ |
|||
2.常见的触电事故 |
√ |
|||||
3.安全用电常识 |
√ |
|||||
第二十章 电与磁 |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
磁现象 |
1.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
√ |
||
2.磁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
√ |
|||||
3.磁化 |
√ |
|||||
磁场 |
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有方向性 |
√ |
||||
2.磁感线 |
√ |
|||||
3.地磁场 |
√ |
|||||
第2节 电生磁 |
电流的磁场 |
1.电流的磁效应 |
√ |
|||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
√ |
|||||
3.安培定则 |
√ |
|||||
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
1.电磁铁 |
√ |
|||
2.电磁继电器 |
√ |
|||||
第4节 电动机 |
电动机 |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
√ |
|||
2.直流电动机构造和工作原理 |
√ |
|||||
第5节 磁生电 |
电磁感应 |
1.电磁感应现象 |
√ |
|||
2.交流发电机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 |
√ |
|||||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九年级) |
第1节 电话 |
电话 |
1.电流传递信息 |
√ |
||
2.电话及交换机 |
√ |
|||||
3.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
√ |
|||||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
电磁波 |
1.电磁波的产生及特点 |
√ |
|||
2.电磁波的传播 |
√ |
|||||
3.电磁波的大家族 |
√ |
|||||
第3节 广播、电视 和移动通信 |
电磁波的应用 |
1.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受 |
√ |
|||
2.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受 |
√ |
|||||
3.移动电话 |
√ |
|||||
第4节 越来越宽的 信息之路 |
电磁波的应用 |
1.微波通信 |
√ |
|||
2.卫星通信 |
√ |
|||||
3.光纤通信和网络通信 |
√ |
|||||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 持续发展 (九年级) |
第1节 能源 |
能源 |
1.一次能源(化石能源) |
√ |
||
2.二次能源 |
√ |
|||||
3.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和发展趋势 |
√ |
|||||
第2节 核能 |
核能 |
1.核能 |
√ |
|||
2.裂变 |
√ |
|||||
3.聚变 |
√ |
|||||
第3节 太阳能 |
太阳能 |
1.太阳能的来源 |
√ |
|||
2.太阳能的转化 |
√ |
|||||
3.太阳能的利用 |
√ |
|||||
第4节 能源与可 持续发展 |
能源 |
1.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
√ |
|||
2.能量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
√ |
|||||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 |
注:细目中有的基础知识若包含基本技能或为基本技能,考试目标应为“会”。
附:(二)基本技能细目
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3.会调节托盘天平,会使用游码,会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4.会用量筒测量体积。
5.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6.会作力的示意图。
7.会查密度表。
8.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9.会画杠杆力臂。
10.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光路图。
11.会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
12.会查熔点表和比热容表。
13.会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14.会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15.会读电能表的示数。
16.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
17.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8.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19.会读电阻箱的示数。
20.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电流方向。
2019年中考信息不断变化,www.91zhongkao.com 91中考网提供的中考成绩查询查分、录取分数线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招生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